首页 >> 供销记忆
 
供销社记忆
发布日期:2017-12-27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村里的供销社也有人叫合作社,这是历史赋予的名字。当村里的供销社轰然倒下的时候,人们的记忆也随之埋葬。

那里曾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,镇供销社的货车定期颠簸着负重而来,在坑洼的机耕道上扬起一路烟尘,我们跟在货车后面,赤着双脚一路狂奔,可气的司机狠狠地加了一脚油门,呛人的黑烟熏得我们又是掩口,又是捂鼻。

有人提议,抄小路吧。于是,我们走过包谷地、水田坎,向供销社而行,来到供销社,回头一看,笨重的货车还在吃力地轰鸣。卖货的郝同志已做好了卸货的准备。看到我们,连忙说:“呆会帮忙卸货,给你们一人一颗水果糖”。

我们相视一笑,连忙点头答应。

货车在郝同志的指挥下,车屁股倒进了供销社的大门。我们麻利地爬上车,解开绳索卸货下车。货物品种真多,有肥皂、毛巾、止疼片、灭虱灵、丝质被面、熟胶脚盆、蛋酥、泡饼、铁挖锄、暖水瓶……农用物资、生活用品简直应有尽有。看着这些平日里不多见的玩意儿,我们卸车都特别卖力。

郝同志是个爽快人,末了,竟然给了我们一人两颗水果糖。我在心里盘算,就吃一颗吧,还有一颗回家送给爷爷,他虽然没了牙齿,但糖果放在嘴里,可以慢慢化。就如我每次吃糖果一样,从不舍得嚼碎,那样太浪费,如果在嘴里化着吃,可以久久甜蜜。

供销社除了供应农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外,还兼营收购山货。郝同志备有专门的一块小黑板,黑板上部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固定的字:高价收购。下部写着各种山货名及收购价格,随着季节时日的更替,不断地变化着:何首乌1.2元/斤、金银花0.5元/斤、贝子5元/斤、车前草籽0.8元/斤……在记忆里,山里几乎遍地是宝,都能变钱,都能入药。村里的大人们要忙农活,无暇去专门采山货,以此为业的多是老人和小孩,70多岁的幺婆婆就常带着我在机耕道旁沿路采车前草籽,采到的车前草籽首先都是放在一起的,到了各自回家的时候,幺婆婆往往会平均分配我们的劳动果实,偶尔她自己多分一点,我也没有在意,因为大人们说,老小老小。

听说,现在90多岁的幺婆婆还有采车前草籽的习惯,只是,机耕道变成了水泥路,车前草没有往日多了,供销社也已不复存在,自然也不会再收山货。

供销社前面的院坝很大,很平,但凡村里有重大集会,都会选址于此。高音喇叭就安放在供销社的楼顶上,声音出奇大,但回声也响,比如:“下面,播送一则通知”,听到的是“下-面-面-面-面,播送一则通知-知-知-知”,声音悠远地飘出来,越来越低,直至消失,如水波从中心荡漾开去。

高音喇叭通知完毕,往往会安排一场电影。白天里骂人的男人、哭泣的女人、耳背的老人、吓破胆的孩子,都会聚到供销社的院坝里,似乎忘记了各种烦心事。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